希望工程给我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中心小学德育副校长 张胜利

  转眼间,希望工程已经走过了20年,作为希望工程的受助第一人,我也随着希望工程的脚步走过了20年。20年来,从她给我希望,到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再给予别人希望,希望工程正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得那是1987年,当时我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小学读书,当时县里的政协副主席车志忠到我村考察旅游资源,发现我们村很穷。车老师了解情况后说:“胜利,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供你们上初中、高中、考大学,将来做个为国争光的人。”不过我还是失学了,原因就是没有多余的钱交学费,更没有多余的时间上学,因为家里每天都需要粮食。我想念书,可不知道怎么办。

  有一天,我和同伴谈起上学的事情,偶然间我们想起了县里来过的“大官”——车伯伯,他说过要帮我们上学的,回家后我就给车伯伯写信了,信的内容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车伯伯,您好,我们想继续念书可家里条件不允许,我爹不让我们念,我想通过念书像您一样做个为国争光的人。”

  1989年10月17日,我印象当中最深刻的记忆,是我们这个封闭的小山村里来了很多的车辆,那是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头一次看那么多的小轿车。我们正在围观的时候,从车上下来好多人,原来是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叔叔阿姨们以及各级领导来到我们村,给我们送来了上学的机会,还给我们颁发了就读证、衣服、书包、学习用品,而且还一次性给了我二百元的生活费,我特别高兴,比过年还高兴!当时让我代表学生发言,老师提前教给的话早就激动得忘光了,憋了半天只说了一句话:“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20年过去了,希望工程成了贫困孩子的母亲。就我而言,没有希望工程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是希望工程给了我希望。

  1997年,我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河北省桃木疙瘩村,立志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其实毕业后,我有好多条路可以走,而且每条路都要比我回到家乡当教师好。可是我知道,我的家乡需要我,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下转第二版)

 

  救助贫困地区

  失学少年儿童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

  目前,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5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逾338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5444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约14000个,配备希望工程体育园地2500套,配备希望电影放映设备200套,培训农村小学教师52000余名,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造林项目总规划面积100多万亩;援建希望医院13所;帮助3100余名艾滋病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继续完成学业;直接参与古诗文诵读的青少年儿童逾700万名。